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而说到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想必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宫吧。时至今日,不论是我国本国的人民还是国外旅客,凡是初次前往北京旅游者,故宫都是他们打卡地点的首选。
但是你知道吗,这座见证了数百年历史,被国内外人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建筑之一的著名历史建筑曾遭受过拆迁、改建的危机,幸得一人电报化解,我们才得以见到今天的故宫,否则故宫恐怕也只能像无数被毁的历史名迹一样在书中被大家了解了。
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故宫遭此大劫呢?说起理由其实有些令人无语,民国时期的政府因为觉得开会时的场所不够开阔而且显得老旧落后,为了扩大会议室面积,便想要拆除故宫中的古建筑,然后空出地方来修建更加时尚的现代化建筑。
不过虽说今天的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或许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故宫象征的是老旧的封建主义,新的现代化建筑象征着新思想,以新代旧则是新思想取代封建思想的表现。这样一想,似乎那时人们会有此举也不甚奇怪了。
不过,就算能理解那时候部分人的想法,但相信大家依旧不会赞同这种意图破坏故宫建筑的行为。毕竟故宫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且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之一,不论是对中国本身的历史还是对世界历史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好在当时还是有人想法与我们现在一致的,故宫最终没有在这次危机中被拆除也多亏了某人的一份电报,这个发电报的人就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军阀吴佩孚。
也幸好这份电报是吴佩孚发出的,电报才能因为其发出者的重要地位而被直接被发送到了当时政府的领导人手上。同时,吴佩孚的这份电报还被各媒体争相报道,成功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吴佩孚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一座标志性建筑,但是其它国家的那些建筑都比不过咱们的故宫。故宫不论是在历史价值还是建筑风格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是其它建筑难以比拟的,如果贸然损坏故宫,那么不仅会造成国家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损失,还极有可能损伤中国自己的颜面。
就算不顾国家的颜面,那也不允许有人用这种蹩脚的理由去破坏这座历史建筑。另外,吴佩孚还指出有人想要借此机会将故宫中的文物和财产占为己有。
吴佩孚的话获得了很多赞同的声音,连苏联都听说了这件事并表示了对吴佩孚观点的支持,还公开对故宫表示欣赏和赞扬。民国政府在斟酌许久后,最终也决定留下故宫,还加以保护,这场拆故宫的闹剧到此才得以结束。
其实清朝衰亡以后,故宫不仅遭遇过这一次劫难,新中国成立之后,故宫还遇到过一次大危机。这次危机在无数建筑学者、历史学者以及民众的反对下都险些没能阻止,最后有人在无奈之下用一奇葩理由才让故宫勉强保存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面对封建时期的建筑都怀有一定的抵制情绪,许多珍贵的古建筑都惨遭毒手,其中也包括了故宫。
1952年8月,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夫妇带病跪在城墙面前哀求和痛骂也没能阻止拆迁队的工作进度,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很快便被拆除了。后来领导人又提出想要将北京、开封等地的旧建筑改建成新房子,于是有的人便抓住机会迅速展开了改造故宫的计划。
当然,此举很快引起了学者们的不满和批评,他们认为故宫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非同一般,拆除故宫不仅会对学术界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此时拆除了故宫,那么未来再想研究故宫便只能追悔莫及了。
此事还惊动了国外学术界,许多外国学者也都就拆除故宫一事发表了反对观点。但是领导人们一直没有改变拆除故宫的想法和规划,直到有人在无奈之下提出,故宫就是要代表封建落后,留下封建落后的故宫可以对民众起到教育作用,算是古为今用。
听到这个理由,领导才觉得有道理,并停止了改造故宫的计划,实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也幸亏人们想出了这个理由,否则中国后来可真要像当时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哪怕再建一座北京也弥补不了。
在过去许多年间,我们曾因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够清晰而没有对历史遗产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国家痛失了许多价值无法估量的文化财产,之前两度故宫拆改危机归根究底也都是因为观念上的落后所导致的。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大家都意识到了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开始不断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努力收回曾经因战争等原因流落在国外的那些文物。
另外,我们还不断研究如何修复、重组许多已被损毁的历史建筑,但是都难以真正恢复其原貌,可想而知,若是当初故宫没能保住,恐怕我们现在还真在研究怎样重建一个故宫。
故宫是古时候人们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古人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也代表着中国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宫是经过了数代人的保护、修复才成功流传至今,并有现在这样比较完好的面貌的。
未来,故宫以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还需要我们持续的精心呵护才能一直保留、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历史底蕴,需要我们的重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