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改革的背景

春秋战国 7个月前

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即承认土地私有,从而加剧了奴隶制度的瓦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管仲改革的背景。

管仲改革的背景

管仲祖先是姬姓,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家道中衰。管仲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

管仲改革的背景

因家贫,为谋生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游历广泛,阅人无数,见过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当过兵的时候临阵脱逃。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公元前674年,他和鲍叔牙分别做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而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桓公即位后,设法杀死了公子纠,同时也欲杀死有一箭之仇的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著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

一、西周灭亡

春秋之前,只有“天下”,而没有“国家”。周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个诸侯国恪守秩序,相安无事,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宗法等级秩序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但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杀死,西周终结。从此,天子权威大为削弱。

二、春秋争霸

春秋列国形式图 春秋时期,列国并峙,征战不休。此时,边境各族也发展起来。北方狄人南下,西方戎人东进,南方蛮人也想北上。各国开始火拼,争强求富就成了新的时代主题。

三、齐国危机

当时,齐国已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库空虚;同时,齐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式严峻,各邻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乱,对齐国也是虎视眈眈。

国家倒悬之际,非常需要站在历史前沿的改革者出现。

四、重商政策

经历了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夏、商、西周),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工商业逐步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中国商人开始成为相对自由的群体。

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成就霸业,纷纷采取强化商品经济方略以富国强兵。

重商政策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商黄金时代,也为中国商人大展身手提供了宽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