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

宋朝历史 7个月前

时间到达公元1282年的年底,中山府(今河北定县)有数千人起义反元,起事者自称南宋幼主,要去大都劫狱救出文丞相。这件事成了文天祥的催命符节,他是生是死必须要有个了断了。 十二月八日,忽必烈在大殿召见文天祥。

文天祥仍然长揖不跪。忽必烈亲自作最后的努力,他许诺——“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 文天祥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他面容清癯,囚衣褴褛,朗声回答道——“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绝裂如此,再无转圜,然而忽必烈还是犹豫了,他命人把文天祥押回囚室里,他还要再考虑清楚。可是元朝胡汉大臣群起上书,要求同意文天祥的请求,允其为赵宋殉国。再留已经无意义,文天祥对元朝只有负面作用。 转天,十二月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忽必烈下令公开处斩文天祥,下令之时他犹自叹息——“好男子,惜不为我用!” 当天文天祥被押至大都柴市刑场,他身着南宋衣冠, 憔悴清瘦,多年的土室囚禁让他的方向感彻底丧失,他向周围的百姓询问哪里是南方。有人指给他,他重整衣冠,向南方他的故国,他的国都,他的皇帝的原来方向跪拜。最后一次向心中的坚持致礼之后,他索取纸笔,留下了一首诗。——昔年单舸走淮扬,万里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神归嵩岳风云变,气入烟岚草木荒。南望九原何处是,关河暗淡路茫茫。 写毕,他向行刑的刽子手说——“吾事毕矣。”乃从容就义。文丞相时年仅47岁。 他死后,有人在他的衣袖间发现了一张纸,那是他的绝笔书。上面写着非常简单的几句话,这几句简单的话,在其后数百年间,成为无数坚持本我,抵御外侮的汉家子孙的座右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个人,要活到至死无愧,是多么的不容易……文天祥的死,代表着赵宋帝国的彻底覆灭,她成了历史的一页,成了故纸堆里的传说,成了几百年间无数人的向往和叹息。人们追忆她的繁华和美丽,又痛惜、痛恨她的软弱和糊涂。 我何能例外? 数年之间,宋史事无巨细,全程书写,心里的问号总算是比从前少了些。时值南宋覆灭,元朝初兴,华夏第一次全境沦陷于异族之日,追根溯源,我个人只有一个观点能确认。

到底祸始于何处。 始于赵匡胤与赵普定“强杆弱枝、崇文抑武”的赵宋国策之时。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唐灭于藩镇,五代武人横行,国人相杀无止无休,政权更迭如同儿戏。尤其是文人一点地位都没有,哪怕是宰相,都随时有被武将斩杀的可能。这样怎能治国,何谈发展? 所以赵匡胤、赵普这样做了。从那时看,他们是对的。赵宋之繁荣,赵宋之平安,甚至赵宋国祚之绵长,都是自两汉以降所最久的。可是从长远里看,简直是愚蠢至极,无可救药!

武人亡国,民族血气不衰,国内互斩,终究能产生一代雄主;文人亡国,就如赵宋一般,民族气节丧尽,再无尚武之风,随便哪一个异族,强如蒙、金,次者契丹,更有甚者,连一介区区党项,都能让堂堂中原狼狈不堪。终于全境沦丧,全体成了亡国奴。 这个恶果在蒙元之后仍然在发酵,取而代之的明朝在国民性格上已经失去了大国的雍容感。代表着先进知识、节义忠孝、富贵堂皇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了,新兴的掌权者极力压抑商业,刻板掌控农民,对内血腥杀戮,功臣全部杀光,对外强硬到底,皇帝亲自守边……充满了报复感,充满了急切的证明欲望。而整个国家内部,更谈不到从容大度。朝堂之上动辄互相漫骂,当场撕打,官员们被剥掉裤子打屁股,动辄打死一批人……这还是汉族人吗?这还是中华礼仪之邦吗?! 这当然会导致第二次全境沦丧,再次成为亡国奴。这一次好比寡妇失贞,第一次痛苦,第二次也就随便了,甚至享受。明亡之时,再不见文天祥;满清之治,大家甘之如饴,君不见现在仍然有满口“康熙爷、乾隆爷”者吗?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思维、气节,理所当然的会再一次蒙受耻辱,中华大地上最悲惨的近代百年出现了,她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中国再也不出产世界最先进最实用最高深的思维理论了。国家的独立,甚至独立之后的振兴,都要由外国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别有用心者,会挑剔我上面所说的话里有所谓的挑动民族问题等等。对这些人,我只有一个回答——“滚!” 我在就事论事,当赵宋时,宋辽之间,宋金之间,宋蒙之间,就仿佛几十年前的中日之间。同理,满清与明朝,也是这样。谁想歪曲,趁早滚蛋。 一个民族,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允许他的子民们谈论自己国家民族的问题,那么,她的前景仍然是暗淡的。 ——《如果这是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