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第一回中,通过吕留良和吕葆中的对话,提到了“九鼎”。《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命令九州行政长官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还事先派人把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将这些画刻在九鼎上,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放在夏王朝都城。
商汤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九鼎易主。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建立周朝,九鼎再次易主。
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经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周朝的时候,无论东周还是西周,周天子无疑是国家的最高元首,但是,随着诸侯坐大越来越不听话,周天子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实际的权力越来越小。
这个时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周天子手里的“九鼎”多少有点像烫手的山芋,但是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抢,因为谁先出手,必定会被群殴。
先是楚庄王,假模假式的询问“九鼎到底有多大?有多重啊?”,觊觎之心昭然若揭。这也是“问鼎”一词的由来。
接着,秦武王嬴荡堂而皇之参观“九鼎”,还要玩个举重游戏,结果被大鼎砸断腿骨,不久一命呜呼。
“九鼎”后来就失踪了。
第一种说法,周显王的时候,这哥们觉得“九鼎”在手里迟早是个祸害,直接沉到泗水里了。
第二种说法,秦始皇灭掉东周王朝的时候,“九鼎”就搬家去了咸阳,后来也不知下落。
很多史料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反正有一点是确定的——九鼎失踪了。
“九鼎”的下落成为千古之谜。
原配的“九鼎”没了,只好山寨。
比较有名的“山寨九鼎”分别出自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宋徽宗赵佶之手。
武则天铸造了一大八小九个鼎,用了五十六万多斤的铜,由于鼎的重量实在太大,放置九鼎的时候出动了十多万人。
宋徽宗在三年中两次铸造九鼎,但规格要小得多,比较大的一次花了二十二万斤铜,只有武则天时期九鼎分量的三分之一强。
其实,天命所归,在人不在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