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熊与夏朝图腾

夏朝历史 8个月前

 TG小时候读过「汉声版」的《中国童话》全套十二册,记得里头有两段关于夏朝开国二君王的「神话」的改写故事。 第一段是描写「鲧」的事迹︰上古中国,洪水泛滥成灾,人民流离失所,于是鲧便从天庭盗取了「息壤」铺设于河堤,成功地抵挡了泛滥的洪水。但由于偷窃一事触犯了天条,因此天帝便下令在极北之地处死了鲧。鲧虽然死了,但尸体却从未腐朽。后来,天帝派人去探看封于冰柱里头的鲧,却发现他的尸体化成一条黄龙从冰柱里头跃出,随后这条龙就变成了一个人——禹。 第二段则是描写「禹」的事迹︰洪水依旧漫延于世。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依循地势高低而加以疏导洪水。他每天辛勤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开凿山壁,禹化身成一只力量巨大的熊。禹妻每日为丈夫送饭前,禹就会变回原来的人形。有一天,禹因工作太过投入,忘了变为原形。当天妻子为他送饭去时,见到现场居然有一只巨熊,吓得立刻转身奔逃。熊形的禹以为妻子遭到危难,不停地紧追在后。禹妻见巨熊紧追不舍,万念俱灰,便化为一颗石头。这时禹才晓得自己疏忽而犯下的大错,让他同时失去了妻儿。他跪在石头旁哭喊︰「还我的儿子来!」此时石头崩裂,里头出现一个活生生的小婴儿。因此禹便将这个儿子命名为「启」——自石头开启而生之意。 由于这些上古的神话有各种流传至今的版本,加上中国人一向将夏朝视为上古史的一部分,使得许多学者便从这堆「没有考古材料」的典籍中,抽离出他们想要论证的「历史」。但 TG 一向认为,从神话来论历史,虽然有其珍贵的价值存在,但绝不能过度推衍;因为神话里头所出现的人名、对象名、朝代等元素,用来对应出历史上某某特定的人事物是相当荒谬的。就像许多人想从这堆神话时期的记载中来「证明」出︰舜架空尧、尧谋杀鲧、禹囚禁舜、启夺益的王位等等,与其说这是「历史」的论证,倒不如说是「演义小说」的创作取材罢了。 不过,如果我们纯粹就「神话上」的意义来看待这整件事,还是有许多范畴之内的有趣题目可以探讨。在神话学的研究中,有种经验归结出的现象,即时代愈晚,神话的「故事性」就愈「完整」。TG 开头所引的两段,当然都是相当晚期才完成的故事了。然而,晚期的神话毕竟不是全然的「重新创作」,只是将许多原始的元素加以重新包装。我们从后期故事向前回溯,还是能够获得某些有趣的东西。 关于本文起头的两篇故事,TG 找得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有下。 《国语.晋语》中有一段子产对晋平公的话︰「……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山海经.海内经》中︰「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楚辞.天问》︰「……化为黄能,巫何活焉?」以上是鲧的故事来源,都算是战国时代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