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尝百草

上古历史 7个月前

继伏羲氏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人物。历代史书盛赞其发明了原始农业(工具)及医药,也因其以“仁”而治天下,被后世尊为三皇之一。

神农氏,也叫烈山氏,西汉以后人们又称其为炎帝、赤帝。相传其生于西北渭河流域的姜水(今陕西宝鸡境内),生下后,其母姜氏用九龙泉的水为其洗浴,后在瓦峪地方将其抚养长大。这是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所发生的事。

关于神农氏的功绩,历代经籍记载数不胜数。孔子在《周易•系辞》中写道:“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义》说:古代的人吃禽兽肉,到神农氏时,人口增加,禽兽不够吃的了。于是神农因应天地之宜,用木头制作了耒、耜(像犁一类的农具),教给人们用这种工具去耕地。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神农之挠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谷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

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知,在神农氏之前,人们基本上还是过着原始的鱼猎生活的。那时原始的畜牧业已经有了,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才刚刚萌芽。西北黄土高坡上的生存环境实在恶劣,神农氏族当然也会象以前的伏羲氏所做过的那样沿黄河向下游迁陡,去寻找更好的地方。跟伏羲氏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或许是赶着牛羊一块走的。他们终于在黄河的下游(今山东、河南、河北)中原一带找到了水草丰美的天堂。他们在那儿住下了,他们将这种农业技术传播给当地的原住部落及天下所有的人。

原始农业的诞生对于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渔猎生活是没有保障、不能预期的,而粮食则是可以预期和保存的。我们说最原始的农业就是“刀耕火种。”人们只知将种子又播散进土里,然后等待其收成。收获粮食后(很少),人们就放火把地里剩下的作物杆、桔等烧掉,以为肥料,并不知翻耕。象这样的土地,往往第二年就不得种了。好在那时地也多,人们可以换一块地,再种。

神农氏的功劳在于发明了耕地的农具耒、耜。翻耕后的土地,来年还可继续长庄稼。人们虽劳累一些却不用再四处迁陡(换地)了。“凿地为井”这一发明也实在了不起。有了井不但人能喝上干净的井水了(增进人类的健康),灌溉后的庄稼也可以使劲长粮食。

了不起的神农氏还发明了制陶技术。《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在没有陶罐以前,人们吃的东西只能是烧、烤,陶的发明使人们可以“蒸”和“煮”了,更可以喝“开水”了。这一发明对于人类饮食来说确是非同小可。什么是文明?这就是了。象我们今天所谓高度发达之文明岂不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所谓低级文明)坚实之基础上吗?我们中国有精致而美仑美奂的美食文明,这是只有高度发达的文化才能结出的硕果。中国的美食是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瑰宝。

神农氏时代,没有医药,人类在面对瘟疫、疾病时是非常脆弱的,甚至一场小病也可能要了人的命。神农氏为了寻找医药,皆“尝而身试之,一日间而遇七十毒”。也有人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时一日百死百生,才知道三百六十种草的药性。(《通志三皇纪》)

东晋时干宝在其《搜神记》中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寒、温之性,臭(嗅)味所生,以播百谷。”干宝是不忍心让神农氏那么辛苦,那么危险,才为其发明了“棕红色的神鞭”(赭鞭),拿着这样的鞭子去抽百草,而能知其性,当然好了。

神农氏—生好“仁”,不欲征伐。《庄子•盗石篇》称赞道:“神农之世……耕而食、纺而衣服,无有相害,此至德之降也。”

《商君书》也言:“神农之世••••••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神农氏一生只欲为人类造福,发明多多。最后竟因尝吃了“断肠草”,终于被毒死在秦岭的天台莲花山。

神农氏因大有功于人民,被后世赠以“牛首人身”(《帝王本纪》)的尊容,这不是在丑化他,实在是将其“神化”为具有牛之品格的“神”(农业之神)了。

《诗经》诗云:“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白话意即:日用饮食是民之根本,天下百姓莫不感戴你的恩德。这诗送炎帝神农氏,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