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顾。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宋史·宦者一》(译文:王继恩起初侍奉太祖,特别受到恩遇照顾。到太祖去世之夜,太宗在南府,王继恩半夜快马来到府邸,请太宗入宫,太宗觉得他很忠诚,从此宠遇无人可比。)
壹
报丧是一门学问,报丧的顺序,报丧的言辞等等,尤其是涉及皇位承继的报丧。
有这样一个太监,皇帝暴死,皇后慌了神,报丧的太监没有去皇子家,而是去了皇帝的弟弟家,结果皇帝的弟弟继承皇位,改变了皇朝的走向。
这个太监名叫王继恩,这个暴死的皇帝名叫赵匡胤,这个倒霉的皇子名叫赵德芳,这个皇帝的弟弟名叫赵光义。
这是宋朝皇家的一个超级大谜团。
贰
公元976年,也就是开宝九年。
这一年的冬十月癸丑日,发生了一件让后人摸不着头脑的大事件。
《宋史·太祖本纪》《宋史·太宗本纪》中只有“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这样简单笼统的记述。
综合《宋史纪事本末》、《续湘山野录》、《涑水纪闻》等史料的记载,我们来看看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晚,赵匡胤把弟弟赵光义找来商量事,赶走了太监宫女啥的,就兄弟俩边喝酒边聊。期间,有人看见在烛光下,赵匡胤拿了一把玉斧,对弟弟说:“好为之!”
赵光义离开不久,赵匡胤死了。
大惊失色的宋皇后找来太监王继恩,让王继恩出宫通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没想到,王继恩出了皇宫,直奔赵光义家,把赵光义带进皇宫。
赵光义接过哥哥留下的江山,当上了皇帝,是为宋太宗。
这就是著名的“烛影斧声”。
报丧的王继恩是个关键人物。
叁
王继恩开始当宦官还是前朝的事情。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黄袍加身,连前朝的公公们也一起接收,王继恩也在其中。
北宋有太监上战场的传统,王继恩在赵匡胤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称得上是南征北战,攻打后蜀、南汉、南唐这些南方小王朝,王继恩都有参与。
不过,那个时候,王继恩还不叫王继恩,而是叫张德均,王继恩的名字是后来赵匡胤给他起的。
肆
不管是什么原因,王继恩都是妥妥的“从龙之功”,赵光义对他的关照是杠杠滴。
在宋太宗北伐的时候,王继恩主要掌握后勤大权,曹彬、潘美这些名将在前方战斗,后面的粮草兵器供应都是王继恩负责。
北伐失败之后,王继恩继续在北方进行工程建设,构建北宋在北方的防御体系。
再后来,茶贩子王小波带着小舅子李顺在四川发动农民起义,王继恩作为元帅,兵分两路,带兵扑向四川。一年时间不到,攻破起义军占据的成都,镇压成功。
虽然说王继恩在占领成都之后,军纪败坏,起义烽火灭而复燃,但赵光义也没对王继恩兴师问罪。
不仅如此,赵匡胤和赵光义前后两任皇帝的陵墓修建工作都是王继恩主持的。
很得圣宠的老太监。
伍
不过,即使王继恩有大功傍身,皇帝对他的猜疑和限制还是不小。
就在镇压起义之后,有文官拍马屁,要给王继恩封官宣徽使,但皇帝赵光义坚决反对,说:“朕读前代史书,不欲令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
文官还要坚持,被皇帝臭骂。
不久,又有人替王继恩鸣不平,说是赏赐太少,这回皇帝也不废话,直接打板子划画脸,发配海南。
皇帝显然有压制王继恩的意思。
王继恩权势很大,收了钱,向皇帝推荐了一个卖药的家伙当官,后来皇帝发现真相,把卖药人打回原形,完全不给老太监面子。
赵光义病重的时候,已经从上次皇位继承中捞足好处的王继恩想故伎重演,老太监以为这是过家家,但是成功不可复制,结果阴谋破产,宋真宗有惊无险的继承了皇位。
等待王继恩的是抄家、流放,最后死在湖北。
陆
之前说了“烛光斧影”,就不得不说说“金匮之盟”。
赵匡胤死得突然,赵光义继位也很反常,这皇位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在赵匡胤死后半年多,有个叫赵普的家伙跳了出来,说当年赵匡胤在老妈杜太后的面前,答应将来把皇位传给弟弟,然后把这些话写成白纸黑字,放在一个黄金盒子里,由赵普保存。
赵普献上黄金盒子,赵光义当皇帝有了名分。
蒙人的双簧?把早就死了的老妈也抬出来了。
柒
比较大的可能是王继恩早就被赵光义收买,才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的举动。
不过,王继恩也算是胆子大,按照一般的厚黑套路,王继恩应该是个被杀人灭口的下场,能有荣华富贵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王继恩还想再来一次,最终也没被杀头,而是流放。
赵家的皇帝还是挺厚道的。
所以,人要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