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做了什么事?就被皇帝召见一年升官四次

汉朝历史 5个月前

汉朝时,有个知识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当时的齐国人,混的是齐国的文化圈。可是,他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青年待见。为何?因为主父偃是个知识叛徒。刚开始,他学习的是纵横术。眼看着天下太平,纵横术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换门庭,学习了儒术。

儒术是当时的名门正派,面对主父偃这个半路出家的投机者,齐国的儒生们从来不拿正眼瞧他,而且还常常奚落他。

主父偃发现在齐国没有机会,就离开齐国,到了燕国。可是,燕国人同样不鸟他。没办法,主父偃只好又到了赵国。结果呢,涛声依旧,赵国还不如燕国呢。

一路漂泊的落魄青年主父偃,在走投无路之际,一怒之下,干脆来到了西汉的都城长安,成了一名心怀理想的“长漂”。

但长安城里类似的理想者太多了,根本没有一个渠道让他们把理想变成现实。主父偃依然混得很惨。

越来越惨。

就在他几乎要饿死的时候,机会来了。汉武帝求贤若渴,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广招人才。主父偃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融合自己所学的纵横术和儒术,从实际出发,找准大汉朝的痛点,给汉武帝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奏章。奏章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而这正是汉武帝迫切需要的。

结果,早晨送去奏章,晚上就被汉武帝召见了。

汉武帝见到主父偃,说了一句十分煽情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当时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人)。

一席对谈,汉武帝马上给主父偃封了官——郎中。郎中这个官的级别不高,但属于皇帝的贴身秘书和顾问,所谓上达天听,做出的成绩很容易被领导看到。

主父偃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接连给汉武帝上奏章。汉武帝大为赞赏,结果一年之内给他升了四次官,直至省部级干部——中大夫。

主父偃上的这些奏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讲“削藩”的,后来,汉武帝依此颁布了一个诏令——《推恩令》。

削藩,是从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开始就想干的事儿。但是汉文帝收效甚微。到了汉景帝时,听从晁错的建议,强行削藩,结果招致了“七国之乱”,晁错也因此被腰斩。后来多亏大将军周亚夫率兵平叛,汉景帝才虚惊一场。

同样是削藩,主父偃就比晁错高明多了。主父偃不硬来,他的办法是迂回的:让封国的诸侯王,把领地分封给子弟们,然后汉武帝给这些子弟赐以侯爵,以示天恩。

这个办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推恩的外表,包装着削藩的内核。如此一来,封国被自动瓜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候国,对汉武帝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汉武帝是个心怀大略的帝王。为了能够集全国之力,痛击匈奴,他前半生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加强中央集权。而主父偃上的所有奏章,都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

从主父偃的逆袭来看,抓住时代的主题太重要了。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要站在“风口”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主父偃只因做对了一件事 就被皇帝召见一年升官四次汉朝时,有个知识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当时的齐国人,混的是齐国的文化圈。可是,他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青年待见。为何?因为主父偃是个知识叛徒。刚开始,他学习的是纵横术。眼看着天下太平,纵横术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换门庭,学习了儒术。

儒术是当时的名门正派,面对主父偃这个半路出家的投机者,齐国的儒生们从来不拿正眼瞧他,而且还常常奚落他。主父偃发现在齐国没有机会,就离开齐国,到了燕国。可是,燕国人同样不鸟他。没办法,主父偃只好又到了赵国。结果呢,涛声依旧,赵国还不如燕国呢。

一路漂泊的落魄青年主父偃,在走投无路之际,一怒之下,干脆来到了西汉的都城长安,成了一名心怀理想的“长漂”。

但长安城里类似的理想者太多了,根本没有一个渠道让他们把理想变成现实。主父偃依然混得很惨。

越来越惨。

就在他几乎要饿死的时候,机会来了。汉武帝求贤若渴,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广招人才。主父偃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融合自己所学的纵横术和儒术,从实际出发,找准大汉朝的痛点,给汉武帝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奏章。奏章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而这正是汉武帝迫切需要的。

结果,早晨送去奏章,晚上就被汉武帝召见了。

汉武帝见到主父偃,说了一句十分煽情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当时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人)。

一席对谈,汉武帝马上给主父偃封了官——郎中。郎中这个官的级别不高,但属于皇帝的贴身秘书和顾问,所谓上达天听,做出的成绩很容易被领导看到。

主父偃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接连给汉武帝上奏章。汉武帝大为赞赏,结果一年之内给他升了四次官,直至省部级干部——中大夫。

主父偃上的这些奏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讲“削藩”的,后来,汉武帝依此颁布了一个诏令——《推恩令》。

削藩,是从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开始就想干的事儿。但是汉文帝收效甚微。到了汉景帝时,听从晁错的建议,强行削藩,结果招致了“七国之乱”,晁错也因此被腰斩。后来多亏大将军周亚夫率兵平叛,汉景帝才虚惊一场。

同样是削藩,主父偃就比晁错高明多了。主父偃不硬来,他的办法是迂回的:让封国的诸侯王,把领地分封给子弟们,然后汉武帝给这些子弟赐以侯爵,以示天恩。

这个办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推恩的外表,包装着削藩的内核。如此一来,封国被自动瓜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候国,对汉武帝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汉武帝是个心怀大略的帝王。为了能够集全国之力,痛击匈奴,他前半生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加强中央集权。而主父偃上的所有奏章,都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

从主父偃的逆袭来看,抓住时代的主题太重要了。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要站在“风口”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